近日,銀川市人民檢察院出臺《銀川市人民檢察院關于推進公益訴訟檢察高質效辦案的實施辦法(試行)》,構建全市公益訴訟檢察“大管理”格局,全面提升公益訴訟檢察辦案質效。
《實施辦法》包含14項具體內容,明確了兩級檢察院的職責分工,圍繞可訴性要求,規范做好立案、調查取證、檢察建議及持續跟進監督、訴前評估和起訴以及執行各個辦案環節,提升辦案質量。
《實施辦法》明確,在一體抓好“三個管理”(業務管理、案件管理、質量管理)的要求下,發揮好檢察業務數據在研判發展趨勢、把握重點問題、優化辦案結構等方面的作用。通過建立完善檢察官聯席會議討論制度,嚴格執行審批備案制度。強化流程管理和案卡填錄,開展線上篩查、案件實體審查與程序規范檢查,提高案卡填報的準確性、規范性。抓好公益訴訟案件常態化評查,及時反饋評查結果,推動案件質效提升。
加大市檢察院自辦案件力度,統籌調配辦案資源和力量,強化市檢察院對重大案件一體化指揮、跨區域工作聯動以及對基層檢察院的督導指導作用。充實、優化“益心為公”檢察云平臺志愿者隊伍,借助專家學者、特邀檢察官助理等“外腦”力量,深化代表建議、政協提案與公益訴訟檢察建議銜接轉化工作。
突出特色亮點,強化公益訴訟品牌建設。將服務中心大局與建設地方特色有效融合,圍繞“一河一山”保護,持續打造“銀川檢察藍助力先行區”“檢察公益情守護父親山”“公·檢為賀 益·心為蘭”“興·益·行”等各具特色的公益訴訟品牌,擴大公益訴訟公眾知曉度和辦案影響力。強化高質效案件的辦理和典型案例、精品案例的挖掘、培育、選送意識。加強快速檢測實驗室、無人機等在辦案中的應用,強化大數據賦能理念,做好大數據法律監督重點模型研究推廣應用工作。
截至目前,銀川市共有8件案件經全國檢察機關公益訴訟高質效百案點評會確定為高質效案件,27件案件在最高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有代表性高質效案件共享平臺發布。(首席記者 王瀟翊)